編按: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正在嘗試的新服務,希望透過實名、邀請等方式,邀請大家能在網路環境有更多理性的互動和交流。
因為隱喻框架可以讓人藉由熟悉的事物來理解不熟悉的事物,對任何資訊傳播都非常有幫助。這不是內褲教的入教宣傳,也不是內褲星人要佔領藍星的誓師大會。

畢竟真是你本人長久穿出來的樣子,做不得偽。如果宇宙就是內褲,我們就能把立體的內褲攤平,然後對摺。不過反正也沒人了解蟲洞,當然更沒人了解宇宙。後者正是邱吉爾演說的精到之處,但女人裙子可不能隨便掀。但是人生、愛情、工作跟宇宙可不是這樣,它們本身就廣納百川。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個定義型敘事,也採用了一個無限寬廣、無法真正定義的主詞,以及一個令人只關注單一面向的後綴。這個偽定義採用了很多隱喻手法,卻完全看不出是一個譬喻框架。雖然肉眼看不出來,但只要還有一點食物殘餘成份,顏色就會變。
對廚師或烹調方式有何特定要求?烹飪方式會對營養的吸收有影響嗎? 在烹調方式上,食物首先一定是非刺激性的,避免太辣、太鹹、太酸等。比如,有些病房的病人雖然訂餐,但是吃得不多,營養容易不夠。鄭師姑熱情分享了慈濟在社區推廣蔬食的努力與心得,讓我們得以一窺院內、院外蔬食推廣工作所遇到的挑戰與民眾的迴響。訪談:羅嵐|整理撰稿:龍緣之|審訂:張亞琳營養師、鄭環鳳師姑 蔬食推廣是關懷生命協會去(2020)年的工作重心,為了更深入瞭解醫療體系中專業人士對於蔬食的看法及蔬食推廣現況,本會就「營養師的工作內容及臨床經驗」、「素食營養與烹飪」、「推廣作法及成效」、「營養師對veganism(維根主義)的看法」及「給大眾的飲食建議」等幾個面向就教於在慈濟醫院工作十五年的張亞琳營養師。
那時我還在讀國小,每次吃葷都覺得很有罪惡感,母親也有相同想法,但由於大家庭媽媽需要煮給一大家子吃,要換成素食不容易,因此帶著這種罪惡感直到二十歲。另外還有幾個要注意的面向。

因此葷食做得到的素食也能做到,素食也能夠有均衡的營養、熱量與蛋白質,我並不認為「吃素就能復原得比較快」。即使將A菜換成地瓜葉,他們還是覺得在這裡吃飯就只是青菜跟豆腐而已。就一般人的觀點來看,肉食的蛋白質來源有許多選擇,比如雞肉、魚肉、豬肉、羊肉等,不會讓人覺得重複性高。那時,我產生一個念頭,覺得自己要長大了,應該要做一點成熟的事情,所以就從那時候開始吃素。
以豆漿為例,盡量要用高溫烹調過以減少脹氣的發生。當然,有些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所使用的,就不是這種餐盒,而是用丟棄式的。設計出菜單後,我們通常會先跟廚師討論,然後試煮、試吃、擺盤。但如果是素食,病人可能抱怨他們每餐都在吃豆腐,覺得菜色都沒有改變。
我們會使用一種可滴在餐盒上的試劑,如果上面試劑的顏色有變化,就表示那個餐盒上面沒洗乾淨。大部份是因為生病食慾降低,若遇到病人說沒有肉吃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表示已經幫他調配最符合他狀況、最好的食物,先讓他對醫院的餐食有信心。

舉例而言,我會和患者介紹蛋白質不足可以多增加豆腐、豆干,喝豆漿等等,這樣表述時,他們往往也不會發現原來我們正在談「素食」。當我開始素食後,全家也一起做這個選擇,所以,也許我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推廣素食了吧。
檢驗的部份,每一道出去的菜,營養師都會試吃,也一定會留樣品作為抽檢之用。這時,我們會先去了解他吃少的原因。就您所知,素食營養學在主流的肉食營養學門中是如何被看待或理解?近年大眾對此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 素食飲食已存在多年,在營養師的養成中,對於素食這部份學習的不是很多,但基本的了解還是有的。有訂餐病患其中55%患者是平時飲食餐餐都有肉,34%的人葷素食都有吃,他們對於醫院素食餐點,整體滿意度達滿意,因此患者對於素食接受度我覺得還可以,目前沒有細分析素食餐點滿意度是否有性別或年齡的差異。豆類在長時間浸泡再烹調過蛋白質會比較好吸收。但素食除了讓患者恢復之外,並不會同時帶來身體的負擔,如飽和脂肪、肉品上的毒素等,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會推薦素食給住院病患。
廚師需持有廚師執照,我們也會安排定期在職教育,了解烹飪方式和營養吸收的關係。不過,在一般大眾和其他醫療人員、甚至醫生的眼中,我覺得大部分人仍然認為素食沒有充足的營養。
一餐會有四道菜,再加上湯跟主食,我們會全部擺在一起看那個菜色,要好看、吃起來也OK,這樣子我們才會推出若是粒子的衰變,則屬於弱作用力的掌管範圍。
這個機率可以透過量子力學計算,準確推算出這種原子的半衰期。正子照影 既然是用作身體組織照影,代表正子應該要有機會和身體內部組織的電子相遇。
結構中物質密度較高的區域,正子更容易遇到電子,具有更短的衰變期。文:劉詠鯤 在《消失的反物質—正子發現歷史》一文中,我們介紹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簡稱正子)的發現故事。但該技術使用的並非正子,而是一種被稱為正子電子偶(Positronium)的奇特「原子」。這種原子在物理理論研究中,還具有十分獨特的角色。
一個獨立於環境的正子電子偶,其半衰期為142奈秒 [2]。當電子與正子相遇時,會互相湮滅,將兩者的質量全數以電磁波(伽瑪射線)型式釋放。
作者提供 正子電子偶的組成大約可以想像成正子與電子互相環繞(圖a),但準確來說電子與正子的位置並非只會出現在虛線軌道上,而是具有一定的位置機率分布(圖b藍色線。在2020年8月《物理評論快報》的一篇論文中 [1],科學家研究正子電子偶系統,發現實驗數據與QED理論預測並不一致。
Photo Credit: iStock 正子電子偶是什麼? 一般的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外圍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由於原子核質量遠大於電子,因此我們大致上可以將這個系統想像成電子環繞著原子核旋轉,如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人造葡萄糖產生的正子與其附近組織電子互相湮滅後,產生的伽瑪射線便能被體外的偵測器偵測到,如此便能將代謝物質在身體內的分布情況描繪出來。
示意圖,非實際波函數型式。因此,正子必須在身體內部產生。目前物理學家利用「標準模型」來描述組成這個世界的所有物質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交互作用力。這也是目前物理學界的未解之謎:重子不對稱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這個議題,以及它目前相關的研究進展。
描述電磁作用(物質與光交互作用)強度的重要常數。由於這個特性,正子可以被用來進行身體組織照影,該技術稱為「正子照影」。
在正子電子偶中,如果正子與電子真的如雙星系統般互相環繞,由於兩者並無機會相遇,整個系統應該十分穩定。因此,目前正子照影結合電腦斷層掃描,被視為早期惡性腫瘤診斷的一大利器。
),因此正子電子偶中,正子與電子具有非零的機率相遇,進而互相湮滅。註解 由數千個以上原子以共價鍵聚合而成的巨型分子,例如:蛋白質、核酸或塑膠等皆屬於高分子。 |